2016年以来一系列环保政策的出台,使得再生铅相关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各省市因政策制定或落实过程中的地域差异性使得再生铅的产能产量发生了一定变化,同时,诸多小型三无企业即将面临停产,大型企业也在集中化过程中蜕变升级。
SMM梳理的国内再生铅七大产区(江苏、安徽、河南、江西、河北、山东、湖北)局部发生了相应变化。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由于近年安徽、山东等地环保检查加强,环评审核加严,再生铅企业生存难度加大,导致多数炼厂外迁至环保相对放松的贵州地区,令当地再生铅企业数量迅速增多。
以下是SMM调研到的再生铅七大产区及贵州省的相关企业产量变化情况:
1. 安徽地区再生铅冶炼企业主要分布于界首和太和县,其中华铂、华鑫位于界首地区,大华、长江、陶庄湖、顺达、环宇位于太和地区。由于环保不断加强,当地小型“三无”再生铅炼厂不断减少,部分已外迁江西、贵州和东北地区。华鑫12万吨精铅新增产能项目已建成,目前正在申请环评,2019年正式投产;陶庄湖与超威集团、长江与天能合作的再生铅项目正处于投建阶段,分别于2019和2020年投产。
2. 江苏地区持证再生铅冶炼企业有新春兴、华翔和如皋天鹏,当地再生铅“三无”炼厂因环保原因多已关停或外迁。江苏新春兴、华翔和天鹏主要原材料为废电瓶,再生铅多自产自用,生产再生精铅及合金铅。
3. 河南地区持证规模再生铅企业较为集中,主要有豫光金铅、金利金铅、济源万洋、安阳金鹏、鑫铖动力等。豫光、金利和万洋均为大型原生铅冶炼厂,废电瓶作为原料(除去矿)的补充;其中豫光处理的废铅蓄电池部分用于生产再生精铅与合金,部分用于电解铅冶炼,金利、万洋废电瓶处理后全部用于电解铅与合金的生产。另外鑫铖动力产出成品为还原铅,安阳金鹏有再生精铅产出,而新乡亚洲循环目前仍处于停产状态。2018年在环保施压下,许昌、济源等地“三无”炼厂大面积生产受限,产量明显下降。
4. 江西地区再生铅持证冶炼企业是宜丰源丰、江西金洋、震宇、玉山博跃等。其中源丰为豫光金铅控股,生产还原铅供河南豫光使用;玉山博跃已不再生产还原铅,主营产品改为再生精铅。受中央环保督察组入驻影响,江西地区部分持证再生铅炼厂出现暂时性的关停现象(目前统计,约两三家),关停时间初步预计3~4天。
5. 河北地区再生铅持证冶炼企业多集中于保定地区,主要有松赫(安新华诚)、保定港安、金宇盛等。目前仅松赫和港安两家有粗炼项目,原料以汽车大白废电瓶为主;而港安成品为还原铅,松赫成品为再生精铅与合金。另外在保定、沧州等地还分布着少数小型“三无”企业,原料以电动废电瓶及铅渣铅泥为主。
6. 山东地区再生铅目前仅中庆环保科技一家持证企业,已于2018年4月投产,废电瓶年处理量在30万吨,再生铅年产能在19万吨。当地原来唯一的持证企业临沂利升自2016年环评过期,已停止生产。另外,在山东省近年来环保督查严查下,当地原本分布密集的小型非持证还原铅炼厂已基本停产或外迁,目前仅存在寥寥可数的非持证合金铅和再生精铅炼厂。
7. 湖北地区再生铅冶炼企业仅楚凯、金洋两家持证企业,2018年均被骆驼集团收购,目前由骆驼集团统一管理生产销售。骆驼集团今年宣布2018-2020年产能规划:在现有五个再生铅工厂基础上,新增三个年处理15~20万吨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工厂,达到年处理100万吨的处理能力。另外当地“三无”企业分布极少。
8. 贵州地区持证企业主要分布在台江工业园区,有火麒麟、金龙、鑫凯达、永鑫等。由于近年安徽、山东等地环保检查加强,环评审核加严,再生铅企业生存难度加大,导致多炼厂外迁至环保相对放松的贵州地区,令当地再生铅企业数量迅速增多。受环保影响,贵州台江工业园区省内环保自查已于上周结束,各炼厂陆续恢复生产。
中央生态环保部近年来对企业生产排污和对环境保护的检查力度持续紧张,其中冶炼企业尤其是不合规的非持证企业更是检查的重大对象,对其正常生产受到重大打击。
2016-2019年中央环保力度不减:2016年两批中央环保督促组进驻,非持证再生铅炼厂生产受限制;2017年环保督查力度加强,年内共派出四批督促组进驻,非持证再生铅炼厂生存备受挑战。2018年中央环保部两次开展环保督查“回头看”,期间持证再生铅企业由于资质、设备、排污等符合要求,维持正常生产,而大部分非持证炼厂难逃停产命运。2019年环保督查力度仍在加强,中央环保部落实环保督查“回头看” 以及对25个省市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强化监督,工作组入驻后使江西、广东等地的再生铅炼厂生产受限。
除了中央生态环保部持续督促,各省市的环保自查强度亦不容小觑,各地环保事件此起彼伏。
安徽地区2018年的太和工业园区重组。太和工业园区为再生铅生产集中基地,园区再生涉铅企业面临战略重组,达成重组协议的企业在完成技术改革并通过审核后,可恢复正常生产;逾期达不成合作协议的将面临永久关停,由政府组织拆除。据悉,部分再生铅企业已达成与上市公司合作重组的意向,将进入技改阶段,而部分未达成合作重组的铅企将依法关闭拆除。当地非持证还原铅炼厂生存受重大打击,安徽地区原本遍地丛生的“三无”还原铅炼厂目前已销声匿迹,甚至部分持证企业由于未与上市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也被迫外迁至贵州、东北等环保政策相对宽松的省份。
河南、河北地区加强对固体废物和污染企业的检查。期间,河南省重点抓好涉危险废物单位的排查整改和日常环境监管,加强对非法处置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当地小型“三无”再生铅炼厂基本停产,大型持证企业生产正常。
河北地区重点消除非法处置废酸带来的安全隐患,受整治行动影响,当地再生铅小型炼厂全部面临停产,大型再生铅炼厂生产亦受到限制,该专项行动影响河北地区再生铅日产量达1500吨以上。督查组对发现问题隐患的企业与单位,实行先停产、后整治的办法,并对责令停产的企业实施断水、断电、断气措施,检查力度也不容小觑。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央和地区环保重压下,再生铅冶炼集中地区的“三无”炼厂基本处于关停状态,有的已大规模外迁,唯有合规大型企业能在环保严峻的大环境下正常生产,非持证企业的生产和生存可谓是如履薄冰。同时,规模型炼厂的产量基本处于维稳状态,基本不会因为冶炼利润问题而出现大规模减、停产状况,边际产量变化幅度不会出现大幅收窄,在一定程度上利空铅价。